书法教学 | 书法五大书体及特征




伴随着社会的发展,汉字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发展至今,有了极大的变化。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,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。

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,每一大类又可细分。练了这么久的字,你对中国书法的五种书体了解多少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“篆隶楷行草”吧。






篆书


篆书分大篆、小篆。大篆是秦代以前通用的一种字体。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代通用的标准的字体,字体略长,笔画圆匀,富于图案美。象征是篆字的第一特点。它的笔画有转无折,一切转弯的笔画都成圆转。圆笔中锋,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呈圆形。其具体特征如下:
(1)因形立意
大篆的象形字很多,表现方法多样,大都属于因形立意。如马、羊等。甲骨文的部首形状及位置更为散乱,到了文字统一后的秦小篆,才比较趋于统一,但也保留着很多因形立意的象形字。


640 (15).jpg

▲《散氏盘》


(2)体正势圆

小篆形体平正,横画平,竖画直,是严紧而又工整的书体形式,以结构到运笔都是以圆为主,字的外轮廓,由于字的中心十字线拉长,如中字、天字,形成自然的椭圆形。

小篆的字势,凡方折处都是弧形线,少量的在刻印用的缪篆和秦诏版上也有部分方形笔势,但仔细观察,仍多是方中有圆,与隶书体势以方为主,有明显的区别。


640 (3).png

▲吴让之《崔子玉座右铭》


(3)左不见撇,右不见捺

篆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书体,是现有书体的祖先,其基本组字方法笔画粗细一致,结体只有点、直、弧。起止都要藏锋,向左无撇,向右无捺,一概用弧线结字。

(4)字体整齐,大小统一

篆书字体大小整齐划一,统一成竖长方形。

(5)书写缓慢

因篆书每字都有以上特点和要求,书写比较缓慢,效率不高,所以才会被以后出现的隶书所取代。






隶书

隶书又称隶文、隶字、古书等,是我国自有文字以来的第二书体,由秦代程邈所创,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。一般分秦隶(古隶)和汉隶(今隶)。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去繁就简,字形变圆为方,笔画改曲为直,便于书写。它的字体宽扁,左右舒展,平衡对称,整齐均匀。横画长而直画短,讲究“蚕头雁尾”、“一波三折”。


640 (4).png

▲《张迁碑》



秦隶作为初创的隶书,留有许多篆意,后不断发展加工。在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思想统一下,汉隶逐步发展定型,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,同时派生出草书、楷书、行书各书体。可以说,隶书的出现,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。






楷书
楷书的发展是从篆、隶而来。楷书也称正书、真书。是从汉末和魏晋时起直至今,是我国现代的书体,是第三大书体。楷书有三大特征:一是笔画平正,结构整齐;二是笔画有规律;三是起止三折笔,运笔在中锋,是楷书的典型笔法。


640 (5).png

▲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


楷书笔画有点、横、竖、撇、捺、勾、折、挑,而这些笔画又有各种变化,楷书之用笔又有方笔、圆笔、方圆兼备三种。其难度较篆、隶笔法要多些。


   




行书
行书是从楷书演变而来。行书的特征是非楷非草,介于楷草之间,篆隶楷草各有一定的规则,惟独行书没有一定的书法。行书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字体。


640 (6).png




▲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

行书是楷书的快写,相传始于汉末。它不及楷书的工整,也没有草书的草率。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前人以“龙跳天门,虎卧凤阁”形容其字雄强俊秀,赞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唐颜真卿所书《祭侄文稿》,写得劲挺奔放,古人评之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。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称为“行楷”,带有草书或接近草书的则称为“行草”。






草书
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。它起源于汉初,成熟于东晋。章草和今草是草书的两大品类,代表了草书发展的两大阶段。章草由隶书演变过来,而今草由章草演变过来。今草又可分为小草、大草。


640 (7).png

▲孙过庭《书谱》


总之,草书的用笔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和特征:用笔简化,点画变异、互连,环转、减少顿挫,行笔顺序可以颠倒,偏旁替代极复杂等等。由于一千多年来的继承和发展,草书的用笔已自成体系,有些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,不能有错,故对点画的写法应有极正确的辨认能力。








小结

总的来看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的起源和兴盛时期主要集中在汉代和唐代,可见一个朝代的开放程度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。他们的演变也都是环环相扣,层层递进;同时这几种书体也构成了中华书法文化的精髓,他们的发展也展示了中华书法文化传承演变的脉络。从此也可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





相关文章